培养抗逆力由幼儿开始
 
幼儿在困难中的应对逆境能力:
记得在电视上看过一个德国游戏节目,电视台透过给予家长的一些指引,交予其幼儿一个重任,有时要求孩子购买物品,有时要求孩子寻找亲人,并由摄制队追踪拍摄,记录孩子们如何面对难题及怎样克服困境,我惊觉参加的幼儿其处理事情的能力甚高,看的时候感到趣味盎然,再思索回味的时候,发觉用来解释抗逆力,也是个颇易让家长理解的方法。
由于抗逆力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无法以单一的指标来表示,但许多研究对抗逆力的理解都有一致的观点,认为是抵抗困境而能恢复正常适应的能力,这是一种在每一发展阶段能以不同的行为表现出促进或修补健康的能力(Howard,1996;Luthar & Zigler,1991;Moris,1998;Werner,1992)。
这些研究均在说明,抗逆力是指处在困境或危机压力的个体能表现出超乎预料的功能或行为结果。  
节目片段中,幼儿解决难题的态度与方法,正好反映其抗逆力量正在运行。简单来说,人是天生而有内在的能耐去面对困难,特别在一些压力处境下,我们解决问题的内在能力也就发挥作用,当中的经验又会为个人在未来未可预知的困境中,奠定更好的解决难题的基础。
 
家长的支持及管教=「保护因素」 :
环顾周围的人,不难发现不同人在面对困局时的反应都很不同,有的充满信心,勇于面对并积极解决难题,甚至寻求协助;有些自怨自艾,惊惶逃避,最后甚至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这些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全依赖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中强化了多少「保护因素」。  
从过去不同的学者中,大致把抗逆力的理念分成三个不同的向度,包括: 「信念」(Belief)、 「效能」(Competence)及 「联系」(Bonding)。
这些都是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协助子女加以强化的「保护因素」。以下尝试简单描述一下。
 
何谓「信念」:
「信念」能影响个人面对困境的态度与信心,其思想里想到的究竟是「应正面看问题,视困难为挑战,敢于接受失败并再接再励」抑或「我是失败者、我不济事、我无能为力、不如逃开避开了吧」,这涉及对事情的乐观感及对自己能力估计的信心。  
事情的乐观感是来自「正面思维」的信念(positive thinking),一个有正面思维的人会有以下的态度──以正面角度看事情,能视困难为挑战、输得起、有目标与及强调强处非弱处。
协助孩子建立「正面思维」十分重要的,亦应自小培养,这种生活态度是透过潜而默化而生,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家长能否把持这个正面看问题的态度是完全影响子女的成长与发展。此外,如何让孩子感到有能力,家长「肯定孩子」的功夫是不可少的。
 
何谓「效能」:
「效能」并非指学业成绩或学习能力。生活中许多需要适应和面对的难题,很多时都与人际交往扯上关系。
「效能」是指处理问题时必需有的:
自我控制能力
情绪处理调适能力
处理冲突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这些能力都是在幼儿时期必项学习装备的,并可以从家长身上学习得到,这也就是所谓的EQ能力。每一个情绪发难或冲突处境,其实都是孩子可以好好学习的机会,问题是我们有否恰当利用。
「责骂」与及「引领孩子思考解决事情的方法」──可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手法,如何以教育代替责骂,是亲职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夫。
 
何谓「联系」:
「联系」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也是归属感及安全感的来源,与此同时,「联系」有助拓宽孩子的交际网络,为孩子奠好抗逆基础。
从精神健康的角度,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接纳与认同,「我是重要的」、「我是有贡献的」,这是归属感的源头。因此无论在家、在学校或是在社区,我们都希望孩子能与他人加强联系,并作出有意义的参与(meaningful participation)。
在家中不但重视优质相处时刻,也要讲求共聚时间,不妨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让孩子感到「重要」。
在社区亦鼓励多参与义务工作或亲子义工,这是确立孩子「有贡献」的满足感,也成就了「自信」的形成。
培养抗逆力由幼儿开始
联系方式
报名电话:010-62530035
Q Q:757945 Q Q群:334173684
网址:www.bbcjiaoyu.com
微信公众号:bbcjiaoyu
新浪微博:@贝贝聪教育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贝贝聪教育